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客中除夕。明代。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
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
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
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客中除夕:在外乡过大年除夕。客中,客居外乡之时。
“今夕”句:语出《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里借用以抒写除夕怀念家人的愁思。
“他乡”句:从刘皂《旅次朔方》(一作贾岛《渡桑干》)的“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句化出。
戎(róng)马:指军事行动、战乱。
无休歇:未停止过。
“关山”句:用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句意。关山,关口和山岳,这里代指故乡。渺茫,遥远,看不清楚。
柏(bǎi)叶酒:用柏叶浸过的酒,也叫“柏酒”。古代风俗,以柏叶后凋耐久,因取其叶浸酒,元旦共饮,以祝长寿。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南朝·梁·庾肩吾《岁尽》:“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唐·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本草纲目》:“柏叶可服食,元旦以之浸酒,辟邪。”
未敌:不能阻挡。指欲借酒消愁,但仍阻止不了热泪滚滚。
参考资料:
1、羊春秋,何严.《明诗精华二百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56
2、李竹君.《宋元明诗三百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45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战乱之际。客游外地,寄寓他乡,古人对这种生活很难适应,总有一种飘零之感。飘泊在外对古人来说是人生的不幸,除夕佳节期间仍然不能还家,更是莫大的不幸。这首诗就是作者在除夕那天旅居外地所写,道出了佳节期间滞留外地的苦闷与无奈。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高宗皇帝韦杜三诗御书赞。宋代。岳珂。 古者赋诗,惟以言志。或陈卒章,或摭首意。惟圣秉籙,启于多艰。北乡之悲,銮舆未还。岁时雇瞻,雪涕凝竚。宸毫寄心,亦或有取。惟唐二臣,一唱一酬。节物感不,下笔不休。西清燕閒,念此夐隔。郁乎居南,凄其望北。璧跗琅钮,舒卷龙笺。白云其翔,契阔十年。臣之管窥,尝读国史。曹勋衣襟,洪皓幅纸。或恸或泣,或命以官。或间持书,或使问安。玉音琅琅,具记青汗。宜其注思,感此归雁。三诗之作,迭写杜韦。社日二篇,独书前诗。昭哉圣情,如古之赋。迄其弗偿,徒切舜慕。霜露之履,谁无此哀。此或尼之,谓之何哉。是帖之传,式媲遗训。敌忾于王,见者必备。
台郡八景。宋代。章甫。 置身高踞澄台上,放眼遥空碧海中。不使一层楼尚隔,真誇千里目能穷。龙门倒射沧溟日,蜃气消沉岛屿风。浩淼流波归巨壑,茫茫大半是朝东。
上巳宴集懋社十二首 其四。清代。瞿士雅。 酒满金船花满枝,年年高会趁花时。莺啼燕语芳菲节,春水晴山祓禊词。碧草似烟池似镜,青梅如豆柳如丝。闲徵雅令穷经史,百罚深杯亦不辞。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八。清代。沈光文。 门外苍茫势,神龙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岂藉泉廉。善爱知珍鼎,需调用作盐。呈身原不惯,应合与时潜。
题扇寄何上舍。明代。湛若水。 何曾二子游杨辈,霜雪青霞候我门。可是行云无定迹,东风招手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