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光澹相依,晚京欲无价。
逃暑二三子,箕踞恋台榭。
顽云吝不飞,皎月吐其罅。
金波荡城阙,草馨袭兰麝。
围席杂雏鬟,按歌媚初夜。
笛声星河底,栖鸦为之下。
引杯吸山影,扪腹峙嵩华。
吾曹狎丧乱,蚊虻视争霸。
脱绳露地牛,留味愈啖蔗。
终取主人语,天堑一彴借。
(主人言初台之胜在游舫为复成桥所隔得避喧聒)
六月十三夕徕之同年招同师愚宗武觞初台看月。近现代。陈三立。 溪光澹相依,晚京欲无价。逃暑二三子,箕踞恋台榭。顽云吝不飞,皎月吐其罅。金波荡城阙,草馨袭兰麝。围席杂雏鬟,按歌媚初夜。笛声星河底,栖鸦为之下。引杯吸山影,扪腹峙嵩华。吾曹狎丧乱,蚊虻视争霸。脱绳露地牛,留味愈啖蔗。终取主人语,天堑一彴借。(主人言初台之胜在游舫为复成桥所隔得避喧聒)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咏松三首 其三。。弘历。 高标迥出重霄秀,本色常留四季青。为重坚贞栽砌畔,绿阴如滴满轩庭。
乙巳岁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书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内成十诗奉寄 其二。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颜。乡闾接营道,风物近庐山。万石今兴废,三亭谁往还。不知零与永,二郡孰安閒。
临江仙 其一。宋代。周紫芝。 水远山长何处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损沈休文。忍将秋水镜,容易与君分。试问梨花枝上雨,为谁弹满清尊。一江风月黯离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黄昏。
九日省中诸公邀游两高遇雨不遂小酌灵隐。明代。王世贞。 秋山铙吹拥登台,龙藏含云郁未开。天际两高风雨色,客中重九弟兄杯。茱萸插罢偏成感,竹叶飞时不待催。昏黑上方那可到,诸君虚有大夫才。